信仰的力量
來源:
泰安地勘院
作者:
王寧
發(fā)布時間:
2021-08-27
瀏覽量:
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一張幾近變白的紅布,上面用黑色的墨水寫著這樣幾句話:犧牲個人,嚴守秘密,階級斗爭,努力革命,服從黨紀,永不叛黨——沒錯,這是一份入黨誓詞。字跡不好看,還有很多錯別字,但是它卻代表著中國土地上一位普通群眾對黨炙熱的愛與忠誠。宣誓人賀頁朵,是一位來自江西省永新縣北田村的農(nóng)民。
1927年,賀頁朵冒著全家被殺的危險,投身于革命事業(yè)之中,他在自己家中建立起一個地下交通站,以自家的榨油作坊為掩護,運送傷員、轉(zhuǎn)運物資,為井岡山地區(qū)農(nóng)民運動添磚加瓦。
1931年1月25日,加入黨組織,并精心保存著他的入黨宣誓書,1934年,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圍剿,賀頁朵與黨組織失去了聯(lián)系,他堅信革命一定能勝利,這份入黨誓詞就成為他想念黨、追隨黨的唯一紐帶。1951年,中央慰問團到達永新縣,65歲的賀頁朵終于有機會把這份珍藏了近20年的已經(jīng)泛黃的入黨誓詞交給了當時的江西省吉安地委書記李立。
李立同志將這份宣誓書呈交給了中宣部。這份入黨誓詞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時,謝覺哉同志看后,十分感動,撰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《一個農(nóng)民的入黨宣誓書》。他在文章中寫道:“賀同志在寫這張布質(zhì)的入黨宣誓書時,不是照著底稿寫,而是記熟了這句話來寫。他雖然寫了一些別字,這些別字并不減少它陳列在革命博物館的意義。相反,使人更感到它忠實可貴”。
誓詞傳承了一代又一代,無數(shù)人踐行了自己的承諾。信仰,對一個人來說是精神支柱,對一個政黨來說,是精神旗幟,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,是生存發(fā)展的精神動力。
建國60周年時,全國舉行了一次“雙百”人物評選活動,“雙百”人物中共產(chǎn)黨員有170位,其中87位是烈士黨員。烈士黨員犧牲時,都非常年輕,最小的劉胡蘭只有15歲。平均不滿30歲的年齡,他們只此一次的生命儀式是如此的短暫,而他們的熱血忠誠卻與日月同輝。
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,在那個年代中,為什么那么多人會舍棄平靜的生活甚至不惜犧牲年輕寶貴的生命?也是在這些舍身取義的共產(chǎn)黨員身上,我找到了答案——信仰的力量。
共產(chǎn)主義運動的先驅(qū)、北大教授李大釗犧牲時只有38歲,在絞刑架前他這樣說:“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,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(chǎn)主義,我深信,共產(chǎn)主義在世界、在中國,必然要取得光榮的勝利。”
偉大的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、軍事家方志敏同志,犧牲于國民黨槍口之下時,年僅36周歲。在回看那段歷史的時候,常常感動于他的那首詩: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,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,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,乃是宇宙的真理!
血與火的年代,血與火的誓詞,革命先輩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忠誠壯歌。從以上講解中我們看到,什么是共產(chǎn)黨人的忠誠?共產(chǎn)黨人的忠誠,就是一種超越生死的信仰,超越世俗的美德,超越歲月的光輝。
信仰,對一個人來說是精神支柱,對一個政黨來說,是精神旗幟,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,是生存發(fā)展的精神動力。我們身處一個和平的年代,一個富裕的時期,信仰的力量是否正在慢慢地消失?
答案當然是否定的!她在以另一種姿態(tài)出現(xiàn)在我們身邊。
她存在于軍人們在暴雨中被洪水浸濕的紅五星中,她存在于醫(yī)療工作者沉甸甸的防護服之中,她存在于科研人員研制出的即將飛往太空的探測器中,她存在于夜以繼日辛勤耕種的農(nóng)民的鋤頭中,她存在于每天深耕于五尺講臺的老師們的粉筆中,她存在于我們地質(zhì)人不忘初心、為國家尋找富饒礦藏的地質(zhì)錘之中……她無時無刻地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。
歷史的畫卷,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;時代的華章,總是在新的奮斗里書寫。新時代、新思想,帶來了新變化、新征程,提出了新要求、新任務,但是,我們的信仰一直堅定,未曾改變。
我們,從先烈那里接下了信仰的接力棒,堅定信心,努力探索,不論過去,現(xiàn)在還是未來,都讓不息的信仰,散發(fā)出光芒萬丈!
上一頁
上一頁
友情鏈接
相關鏈接
Copyright © 2024- 版權所有:中國冶金地質(zhì)總局山東正元地質(zhì)勘查院 | 網(wǎng)站建設:中企動力 濟南 備案號: 魯ICP備06028004號-1